产品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两观三性”设计让生活更美好的建筑作品

    发表时间: 2024-05-22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说明

  “建筑记录时代,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城市矛盾。面对激变中的中国,城市建筑的设计该怎么样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怎么样才能做好建筑创新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作为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创新者、驱动者、引领者,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设计院”)秉持何镜堂院士对建筑“两观三性”(即建筑的总体观、可持续性发展观和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理念,坚持“三个一”(即做一个项目、写一篇文章、获一个奖项)引领,力推人工智能、节能环保、装配式建造和智慧建造等技术革新,助推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

  华工设计院始终紧跟时代脉搏,先后成立BIM、EPC、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产业化、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等部门。华工设计院常务副院长韦宏说:“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将更重视对建筑原创能力的人才教育培训,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结合城市更新组建关于历史建筑文化保护的设计团队,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和科研两条主线延伸生产,为社会创作设计更多美好的建筑作品。”

  华工设计院党委书记罗建河说,“从认识论层面上,我们的建筑创作应该有思想和理论体系的指导,避免方向上的偏离。同时,面对境外事务所在中国实践的全面开花,我们保持冷静客观的同时,更应该树立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装配式建筑:学生宿舍 (摄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周新亮)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装配式建筑:教师公寓 (摄影: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 李江涛)

  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近年来,广东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但可喜的成绩背后也存在“为装配式而装配”和缺乏标准化设计等问题。

  韦宏认为,应加强标准化和集成化的设计,建筑平面、立面的标准化、模数化设计有助于提高构件的标准化,便于构件的生产和安装,减少材料损耗。为防止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立面特殊不同之处可用铝合金构件、钢构件或特殊预制构件等进行特殊处理。

  由华工设计院设计的广州市目前按国家标准评定的装配率最高、面积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群——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二期工程中,项目创新应用了BIM辅助装配式:包括装配率的设计优化、节点处钢筋的碰撞检查和预制构件预留预埋设计深化等。

  此外,2020年9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全国第二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名单,华工设计院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作为广东省第一批装配式建筑设计类产业基地,华工设计院一贯坚持“扬高校优势、树精品意识、创优秀设计、送真诚服务”的质量方针,致力于装配式建筑理论研发与项目实践,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及研发工作。

  成立42载,华工设计院始终致力于为行业打造标杆,引领行业往高端进步,助推建筑工业化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争创标杆”目标引领下,华工设计院有意识地将众多新思想和新技术应用到设计和现场技术服务中,并逐步通过优秀设计作品、标准、图集等形式传播影响。

  华工设计院装配式建筑技术负责人王帆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项目集中应用了多项近年研发的新技术,引来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比如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消除了大家对采用灌浆套筒技术的担心,还提出并在部分构件中应用了创新技术“基于钢结构连接方法预制钢筋混凝土竖向构件”。

  华工设计院和广州越秀城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新型连接节点”,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优化了叠合板的构造、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装配工艺,不仅提高了不出筋叠合板拼缝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以及抗裂性能,还提升了施工现场的装配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了现场安装工时,减少了材料的耗费。

  华工设计院一直探索的低碳建筑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项目中也得到了应用,比如:倪阳院长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的研究成果(如绿色校园规划和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的策略与技术等)、华工设计院与本校土木与交通学院吴波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发的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先制作的构件以及再生块体/骨料混凝土预先制作的构件、与广州越秀城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合作研发的铝模外挂架实施工程技术等。

  新思想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行业的认可,也在不断地缔造华工设计院的技术领军地位。

  近年来,华工设计院高举文化自信的大旗,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做好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推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6月25日,由华工设计院与广州市政总院联合设计的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海心桥正式开通。该桥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为设计概念,已成为一张展示广州城市魅力、体现岭南地域特色的活力新名片,同时献礼建党100周年。

  据悉,设计中吸取粤曲“水袖飘绢”形态,桥拱融入“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在现代形态中融入岭南文化意象。桥面景观灵感则源自广州水上花市,以“岭南花舟”为主题,结合特有的“花舟”元素,打造珠江上的新花舟、花城的新“花桥”。通过花舟造型,东西分幅的桥面曲线,形成流畅优美的桥梁造型。

  作为广州首个以智慧桥梁理念进行设计的城市景观桥,华工设计院为其引入智慧桥梁系统:具备安全监测、人脸及行为识别、智能音响、可视化数据平台等复合功能,通过先进智能技术使这座桥梁成为具智能检测、安全监控、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现代智慧创新桥梁。

  目前,华工设计院还把智慧建造的理念融汇到其他项目中,通过智慧建造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效和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