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智造”楼房部件
2021年,我省将装配式建筑应用列为生态文明建设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为快速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海南日报从今日起推出“关注装配式建筑系列报道”,普及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该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
通过工厂生产线,制造房屋的梁、柱、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部件,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将这些单体部件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房屋。这不是积木游戏,而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
工厂是如何将这些楼房的部件制造出来的?与工地用混凝土现场浇筑的部件相比,工厂制造的楼房部件有何优势?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跟随一线工人的脚步,走进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车间,目睹楼房部件生产全过程。
4月8日,在万宁市海建装配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标准厂房宽敞明亮,生产轨道循环向前,建筑外墙、叠合板等装配式建筑部件有序通过各加工点位,身着蓝色工服的工人站在不同的点位上,紧张地忙碌着。
符巨尧是生产线布料机的操作手,他站在操作系统前,紧盯着生产线轨道上正在移动过来的钢筋板,确定好位置后,生产线上方的机器缓缓移动下来,对准钢筋板浇筑水泥,一块搭建楼房使用的PC楼板(混凝土预制件)制作完成,随即由生产线移动轨道运送到保养区,卸下来进行保养。
“我们生产这样一块PC楼板只需24小时,比在建筑施工工地制作节省一半时间。”万宁市海建装配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练江山介绍说,该基地的构件都是在工业化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分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成品搬运等工序,大部分环节是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高。
建筑部件的所有生产流程都在工厂里进行,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一年四季都能进行作业,与传统现浇式建筑方式相比,大幅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建筑项目的现场施工节省了时间。
有人把装配式建筑喻为“搭积木”,其实就制造的精准度而言,它更像造汽车。采用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在工厂里制造建筑部件,将制造业的生产管理经验复制到建筑业上,可有效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
近日,在位于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的佳元杭萧钢构(澄迈)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工程师王纯彬手中拿着一个平板电脑,他只需用手指点击使用平板电脑上安装的生产系统平台,便可操控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我现在是在测试整条生产线的运作情况,并教工人怎么样去使用这些生产设备,今后工人学会了,便可以像我这样,拿平板电脑就能操作生产了。”
“我们一条生产线个工人,生产一块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板只需要10多分钟,这非常节省人力成本,而且整个生产的全部过程十分精准,各类部件的质量有保障。”海南佳元杭萧钢构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磊说,该生产基地一年可生产钢管束6万吨、钢梁柱2万吨。
据介绍,不单单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由于装配式建筑的部件采用了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生产方法,运到工地后进行工具化组装,所有原材料和成品的产品信息都可追溯。就像我们买的生活用品一样,包装上都有详细的材料成分和生产商信息。这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房屋的品质问题。
“我们对于质量的把控很严格,除了委托第三方监理机构监测外,公司在基地也设立了产品监测实验室,负责检验工作。”练江山说,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对单体部件科技含量的要求会慢慢的高。为此,该公司的母公司海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装配式建筑科研团队,并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增强研发能力。
随着我省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省住建厅统计,全省已投产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共14家,其中混凝土预先制作的构件(PC)生产基地8家,其他的还有6家在建,4家拟建。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今年我省将加强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能力建设,继续举办各类装配式建筑技术交流培训,培养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此外,省住建厅还将指导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联合成立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联盟,以便在产能互补、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