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加油站“断粮”依旧 曾经每天利润过万(图)

发表时间: 2024-06-12 作者: kaiyun官网

  油价上涨后,天河棠下的一座民营油站仍然挂起无油供应的告示牌,整个加油站显得空空荡荡。 实习生冯炼娴杨森林本报记者卢汉欣摄

  民营加油站油价上涨后“断粮”依旧 国有油企直属油站敞开供应,业界称油源多元化才能确保供油

  11月1日,随着油价的上调,一夜之间油便不再稀缺,排队加油的长龙也不见了,持续了近半个月的“油荒风波”至此告一段落。仔细一看,这些不缺油的加油站,多是中石化和中石油旗下的“自营”型。

  民营加油站老板脸上的愁容未解。油价上调后,大部分民营加油站还在为少油或没油卖烦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中,在这场民营小船与国有巨轮的博弈中,民营油站会不会走向末路?一名业界人士说:“只有油源多元化后,广东长期以来油品供应不充足的现象才有望得到根本上的缓解。

  ”此言值得深思。继探究民营加油站的当下困境后(见本报10月30日报道),记者再度探究其前世今生。

  11月1日,国家上调成品油价,之后这几天,记者巡城发现,中石化、中石油直属加油站基本能敞开供应,但占全市三成多的外资和民营油站部分“断炊”现象依然突出。个中缘由何在?

  “以前司机是个大家都羡慕的职业,而那些司机却羡慕我们加油站的工人。”前天,民营老板刘金(化名)一提起当年,还在啧啧回味。

  从1992年开始,政策松动,民营加油站可以直接从各地方石油公司以出厂价购买成品油,因此收获了高额利润的民营油企迅速扩张,而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民营加油站,一度占据了整个加油站市场近八成的份额。刘金1995年进入这个行当的时候,正是民营加油站发展的黄金时期。

  刘金的加油站位于珠江南畔,由于地理位置绝佳,当时油站被人称为“摇钱树”一点都不过分。他说,油站最风光的时候是1997年,当时哪里的油批发价便宜,他们就到哪里去拿油。那时卖一吨油的利润有1000多元,来他这里加油的车也较多,平均一天可以卖个十来吨。这么一算,主营业务每天的利润超过1万元,一年就是300多万元,除去租金、水电、工商费税金、工人工资等成本,毛利润在150万元左右。油站一共三个股东,相当于每人每年可以轻松坐收50多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民营加油站无限制扎堆扩张,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在国务院的主导下完成企业重组,1999年,国家下发“3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该文件明确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批发企业经营,别的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

  这个“38号文件”,成为了民营加油站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成品油的批发专营权收归两大集团,市场便形成了垄断。按照当时约定,以黄河为界,中石油负责北方12省份的油气资源以及炼油、批发、零售等中下游业务,中石化获得了南方19省份相同的业务,但是双方可以彼此进入,于是就有了两大集团之间的地盘渗透和争夺,这才使得民营加油站没有被“一棍子打死”,而有了一个狭窄但难得的生存空间。

  “从此以后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了别人手里,给不给你油,多少钱给你,都不是你说的算了。”刘金说。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中石油和中石化开始了“圈地运动”,不少民营加油站为了确认和保证油源稳定,加入了被收购的行列,有的则采取与两大集团联营的方式,挂上了“国字号”的牌子,利润按比例分配。还有的干脆全卖了。

  2003年,刘金的加油站在重压之下被收编,成为了中石化的“联营加油站”,但油源不稳定的局面依然没有正真获得根本上的改变。“2005年油荒的时候,我们的加油站就关了近半个月,工人都回家休息了。”刘金对记者说。

  从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时间里,广州的汽车数量翻了几倍,刘金的加油站每天的销售量也从以前的10吨上升到了现在的40吨以上。生意是好了,但刘金发现,这几年赚钱越来越难了。

  据他提供的一份数据,此次油价上涨前的10月28日,中石化提供给联营加油站的93号汽油批发价6243元/吨,按这样的价格,油站每吨汽油的利润在100元以内,每天就是卖40吨汽油,利润也不超过4000元,还不如以前卖四吨油的利润。而油价上涨后,批发价格同样每吨上涨了500元,所以涨价对油站来说没有一点意义。

  “即使利润再低,也比关门停业强,”刘金说,“如果油源有保证,至少我们的便利店还能赚点钱,如果没油加,便利店也得关门。”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成品油批发价虽然是市场定价,但必须在比零售价高5%―8%之间浮动,这可保证成品油终端零售企业有一定的利润。而国家发改委也曾三令五申,禁止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对系统外企业停供、限供成品油。

  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这些规定成了一纸空文。两大石油公司在对外批发时,对加油站也分了“三六九等”,据记者了解,此次油价上涨前的10月28日,中石化提供给自营加油站的柴油批发价是5198元,给联营加油站的是5413元,而对民营加油站则早已停批,实在要的线元以上,远高于零售价(注:单位均为吨)。一名民营加油站的老板对记者苦笑着说:“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2005年我们就向省、市物价局打过报告,但最后不了了之。”此中原因是,两大巨头同时是批发和零售企业,它们并不承认给其他加油站的是批发价,而是按照国际油价调整过的零售价。

  长此以往,民营加油站也背上了各种骂名,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据介绍,油品供应一紧张,首先断供的是民营加油站,接着国字号加油站不可避免会出现排队现象。此时,两大石油公司会出来解释,说油品供应有保障,国字号加油站会承担起社会责任,每天仍将按计划量供应,但社会油站的断供,给他们的油站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么一来,国字号油站先赢一分。

  如果紧张局面得不到缓解,民营加油站没有办法获得与体制内加油站同价的汽柴油,拿货价甚至高过体制内加油站的卖出价,个别油站迫于生存压力,就做起了手脚,比如掺添加剂,或者私自提价。司机用过掺了添加剂的汽柴油后,心里开始嘀咕“还是国字号油站的油品质量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有些民营加油站自砸牌子,再送国字号油站一分。

  在民营加油站背负了以上种种骂名后,开始有人说,在这日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残酷的优胜劣汰是很正常的,把这些社会资源交给中石化、中石油这些大企业,也未必是坏事。

  但资深经济评论人叶檀认为,民营加油站加剧油荒的说法很无稽,因为他们对油源完全无力,也不会造成消费者猛地增加,只要市场上有油,又有谁去追究民企是否得到了油源?实际上,油荒一定会周期发作,只有供应不饱和,才有涨价的理由。

  一名非公有制企业的老板对记者说,找油就得找关系,卖油还得看脸色,民营油企其实长期处在这种畸形的寄生状态,而导致民营油企走向市场末路的真正原因,是垄断。

  叶檀表示,先绞杀再使其无力竞争,必然造成民营资本逐渐退出这一个市场,而现在的问题,我们是要一个彻底的垄断市场,还是在无关国家安全之外给民企空间?国家的安全涉及三条,油源、储备、国际定价权,这都不是民营加油站可以轻易代替决策部门和垄断巨头顶罪的。民营加油站的存在是垄断时代的第三条道路,即民间专业店可以依靠特色生存,这一道理在房地产等领域都适用。

  长期在广东省经贸系统工作的省石业协会会长陈顺遂,也是呼吁打破石业垄断的支持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先和记者讲述了当年放开粮油市场的旧事,在那个年代粮油稀缺,一吹涨价风,各家各户便囤米、囤面、囤油……可市场一放开,情况完全就变了,粮油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稀缺”到“过剩”的跳跃。

  “如果要说国家安全,粮食比石油更重要,闹油荒,大不了大家不开车了,假如没有粮食,那就出大事了。”陈顺遂说。他还认为,如果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石油市场上只有两家公司在唱戏,没有民营、外资等配角,是缺乏活力的。只有不断深入成品油市场的开放,并理顺价格机制,才可能让市场之间的竞争真正公平;只有油源多元化后,广东长期以来油品供应不充足的现象,才有望得到根本上的缓解。

  记者采访了解到,11月1日前广东大面积的“缺油”现象,是在广东油品库存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发生的,令人费解。

  来自广东省经贸委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到10月23日,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在广东的油品总库存达66.32万吨,其中柴油44.02万吨,油品库存量可用12天,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水平。此外,目前还有22.46万吨成品油在途中。据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介绍,10月份,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投放广东市场资源超过125万吨,比上月增加5万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导致广东近日成品油供应空前吃紧的最终的原因,表面上好像是国际油价持续高企和广东近期石油需求旺盛使然,但其深层次原因却是我国成品油流通体制缺陷所形成的销售终端梗阻所造成的。

  据了解,目前广东成品油货源90%以上来自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全省有4800个加油站,其中中石化、中石油的“直属加油站”(又称“自营油站”和“加盟油站”)2533家,占53%,其余是民间自主经营的“社会油站”。广州市区547座加油站,30%是“社会加油站”。油源一紧张,部分外资和民营的“社会油站”便成了“没娘的孩子”。

  有关专家觉得:成品油是国际依存度非常高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流通体制方面,如果像目前这样,国家授权垄断的两大批发商把加油站分成“自营”、“联营”、“社会”三等,区别对待,以“官价”供货保护“嫡系”的利益,歧视“非嫡系”,这明显有不正当竞争之嫌,社会油站将难以生存。